首页 > 最新动态 > 多部门发声 一揽子助企帮扶政策将推出
最新动态
多部门发声 一揽子助企帮扶政策将推出
2024-10-185


10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介绍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市场监管总局:

将推出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罗文


一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服务经营主体工作。”罗文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引导平台企业用流量帮助平台内商户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交易量。将出台《关于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鼓励网络交易平台企业合理配置流量资源,重点向三类经营主体倾斜,就是农产品经营主体、特色经营主体和新入驻经营主体倾斜,同时结合大型促销等活动加大对平台内企业商户的流量支持,帮助企业商户提高流量利用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充分激发平台内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二是推动将质量信誉作为企业的融资依据。着力推动金融机构将企业的质量能力、质量管理、质量品牌等质量信誉要素,纳入对企业的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尤其要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授信额度、利率、融资期限、还款方式方面实施差异化安排,提高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同时推动股权、基金、债券等融资工具组合发力,每年可以实现质量融资增信授信额度3000亿元,这将全面惠及各类企业。


三是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1.25亿户,占我国经营主体总数的三分之二。个体工商户在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将个体工商户分为生存、成长、发展三个类型和名、特、优、新四个类别,将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全国统一的分型分类“个体工商户名录库”。在此基础上,将会同相关部门在税收、社保、就业、融资等领域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在场地、成本、培训、招工等方面对个体工商户实施精准帮扶。


四是加快制修订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重点标准的进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够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围绕“两新”行动,安排了130项标准制修订任务,目前已经完成74项,接下来将深入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标准的研制进程,重点升级能耗排放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大回收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切实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同时,罗文还透露,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对涉企违规收费的监管执法力度,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一是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设立收费项目。二是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惩戒力度。三是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法治保障。四是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同时,我们将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完善提醒敦促、责令整改、约谈警示、挂牌督办等手段,推动乱收费问题整改到位。”罗文说。


工信部:

四季度再推出一批促消费、扩内需的具体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王江平


王江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四季度,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再推出一批促消费、扩内需的具体举措,帮扶企业拓展市场、释放活力。

  

第一,聚焦投资带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工程。抓紧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批复和资金,加快已签约的1500亿元技术改造再贷款发放到位。近期,向银行推荐一批新的专项再贷款项目,并提前谋划2025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组织工业领域储备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目前,工业领域在建和年内开工项目大约有36000个,预计未来3年将拉动投资超过11万亿元。

  

第二,围绕扩大消费,组织优供给、促升级系列行动。一是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为了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制定实施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器、电气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分两批发布31家符合规范条件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名单。二是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年底将继续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专场活动,同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下乡,新增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三是启动建设中国消费名品方阵,从历史经典、时代优品、潮流新锐三个维度选树千件中国消费名品,推出首批百件具有全球认可度的优质品牌,并组织开展全球性的传播推广活动。四是在全国布局建设特色食品产区,组织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以及“吃货节”等“三品”全国行活动。

  

第三,深化场景应用,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以低空产业生态构建为导向,支持空域资源较好、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地区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地打造低空多场景的应用示范体系,加快培育低空物流、城市和城际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低空消费新业态,拓展农林植保、巡视巡检、应急救援等新模式,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同时,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聚焦典型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梯度培育一批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的智能工厂。


司法部:

将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司法部副部长 胡卫列


胡卫列表示,针对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司法部将积极发挥法治督察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行政复议等职能作用,并与其他有关部门一道,形成监督合力,强化监督力度,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第一,将强力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乱作为、不作为问题。近期,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开展了针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法治督察,目前,司法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对扰企执法、创收执法等突出问题的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监督。下一步,将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抓好整改,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近期,还将向社会公布一批行政执法监督案例,指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加强涉企执法监督。

  

第二,将着力规范涉企检查。民营经济促进法征求意见中,关于涉企检查的意见比较集中,检查频次过高、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在这次的法治督察中,司法部把行政检查作为一个重点,着力加大对不规范检查、过多过滥检查的纠治、整治和规范力度。之后,还将曝光一些典型案例,加大督促整改力度。下一步,司法部将抓紧制定出台有关制度文件,加强行政检查管理,严格检查程序,指导各级执法机关开展分级分类检查,将对企业不规范检查、过多过滥检查的刚性约束从制度上落实下来。同时,推进全国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管控行政执法流程的作用。

 

第三,将全面加强罚款监督。依法规范罚款的设定与实施,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的行为,大力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尽快建成覆盖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行政行为的裁量权基准体系,有效解决执法标准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

  

第四,将推动各级执法机关建立完善涉企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尽可能降低行政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要求行政机关在对涉案企业立案、调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或者作出重大行政处罚时,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处置。

  

第五,将加强涉企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建设,形成监督合力。全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络媒体等监督渠道信息共享合作机制,落实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制度,汇集统筹涉企执法违法信息线索,责令有关执法部门及时纠错。

  

第六,将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明确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条件,把好行政执法人员入口关。出台执法人员文明执法工作指引,引导广大执法人员文明开展执法活动,做好行政执法人员分级分类分层培训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发现的执法人员违纪违法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金融监管总局:

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丛林


小微企业对于经济、就业和民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丛林在发布会上介绍,金融监管总局在充分调研并且借鉴有关机制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这项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的优势,加强央地联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丛林就谁来做、怎么做、达成什么目标这三个维度进行了介绍。

  

首先是“谁来做”。在国家层面,由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参与,负责总体统筹调度,加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对接协同,更好地形成一个政策协同的乘数效应。在地方层面,省、市、区县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细化方案,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在本地的落地。特别是在区县层面,要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开展企业的走访、需求的摸排和融资的推荐。在银行层面,也将设立工作专班,调动行内资源,发挥基层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主动及时地对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其次是“怎么做”。区县是最贴近基层的,也是最了解企业的,是机制落地见效的抓手和基本单元。所以,区县的工作专班要两手牵,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组织相关的委办局、街道、乡镇和银行机构开展走访活动,具体是,摸排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宣讲惠企助企政策,减少政策和企业体感之间的“温差”,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送给银行,由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以及本行的授信审批条件,作出授信决定,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概括起来讲,这些条件也是简单明了的,就是小微企业只要是合规持续经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经营状况良好,同时有真实的融资需求,贷款用途是合规的,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最后是“达成什么目标”。希望达成这样三个目标:一是直达基层。低成本信贷资金要直达基层,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快速便捷。银行原则上要在1个月内作出是否授信的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银行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加快办理速度。三是利率适宜。通过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压减中间环节,减少放贷成本和附加费用,总体上降低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委网

编辑:左英

审核:谢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