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风雨兼程,天山南北写下辉煌篇章。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的辉煌时刻。9月8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单位组成的采访团齐聚新疆,开展大型集中采访活动,多角度、全景式展现新疆新气象。
采访团首站选择走进八钢公司,深入探访新疆工业向“新”而行、向“智”迈进、向“绿”转型的生动实践。作为新疆现代工业的“长子”,八钢始终将服务新疆经济建设和长治久安,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作为企业宗旨,为新疆区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八钢不仅见证了自治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以自身的跨越与转型,成为新疆工业现代化进程的鲜活缩影。
八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何宇城接受央媒记者采访
央媒记者一行先后走进了厂史馆、管控中心、冷轧产线酸连轧作业区及水处理中心等区域。
厂史馆中,珍贵的实物、图片等史料,生动再现了八钢与城市共融、与区域共成长的发展历程。八钢公司退休干部、共和国同龄人张爱年,看着展出的老照片红了眼眶,他深情地向记者回忆到:“我刚到八钢时,这儿只有1座50立方米小炼铁高炉,我父亲就是这里的炼钢工。”张爱年感慨地说,2020年重返八钢时,这里的变化令人震撼——炉前工已走进控制室,全自动出铁、智能机器人巡检成为常态,厂区环境焕然一新,黑粉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碧草蓝天。
扎根八钢34年的退休老领导李子文面对镜头,谈起最令他感触的变化——生产技术的革新与装备的现代化。“八钢始终在持续改革与创新,通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突破了传统轧机只能生产单一品类的限制。”李子文说,如今依托机器人巡检、远程操控、大数据预警等先进生产技术,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产能和产品结构也在持续优化。这些都是当年难以想象的跨越。
2008年入职八钢的炼钢厂150t冶炼作业区作业长李小平,曾参与150t大型转炉智慧化产线的首炉钢冶炼。作为新一代八钢人,他亲历了17年来炼钢技术的“智变”历程:“以往生产靠‘经验’,如今‘智慧炼钢’靠的是模型和数据,职工们也从高温高噪的操作台走进了洁净的主控室。”
央媒记者正在八钢进行采访
管控中心内,实时运行的数字系统展现出智慧制造的高效与精准,引得记者们频频驻足。中新网记者张杨彬谈到:“步入八钢,看见中央调度中心的巨屏上,数据滚动,工人通过远程操控,就能指挥整个连续生产流程,这幅智能生产的图景背后,是八钢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
水处理中心可循环利用的废水,及西域源优美的自然环境,让采访团切身感受到八钢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与扎实成效。在厂区宁静的湖面上,天鹅悠然游弋,这一幅“钢铁与生态”和谐相融的画面,吸引了央媒记者们的目光。他们纷纷举起相机,将这一刻的生动与美好定格于镜头之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赵安琪表示:“在很多人印象中,钢铁厂意味着轰鸣的机器、高温的炉火和腾空的烟尘,但在乌鲁木齐的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却藏着一个‘天鹅湖’:绿树掩映之间,一池碧水静静流淌,黑天鹅悠然划过水面,鸭子成群结队嬉戏。这是八一钢铁文化工业旅游景区的湖景。”
针对记者们关注的环保成效,能源环保部部长肖勇详细介绍了八钢在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实践,八钢已经成为疆内首家“无废工厂”认证钢企。从紧盯气、水、土关键要素,到狠抓超低排放改造攻坚,八钢正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当被问及八钢发展的核心动力时,公司总经理助理、制造管理部部长狄明军表示:“自治区成立七十年来,八钢能有今天的发展,最根本的是牢牢抓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他介绍,八钢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推动产品和装备迭代升级,实现装备大型化、现代化、国际化,更构建起全链条的产品研发制造体系。
八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新疆现代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史。采访中,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何宇城系统讲述了八钢74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六大跨越”:产能规模由几万吨攀升至千万吨级;技术装备从小高炉升级为现代化大型生产线;智慧制造从人拉肩扛迈向全面数字化转型;治理能力实现从车间式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跨越;产品结构从单一建材扩展为“板型优”多元矩阵;绿色发展路径清晰,实现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废气超低排,稳步走向低碳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企业发展,钢铁挂帅’,这一句话八钢记在心里、落实到企业发展中。”何宇城表示,八钢公司盯着“高效、高端、绿色、智能”使劲,靠“五个坚持”练就硬核实力:一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给重点工程当“硬支撑”;二是坚持国际化发展,开拓市场;三是坚持创新驱动,自主研发高端产品;四是坚持绿色发展;五是坚持数字赋能,智能化转型一直在加速跑。
八钢的每一次跨越,都与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八钢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四大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钢铁力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谱写新篇章。